Chinaco in Nētitlāniliztli Ēxcān Tlahtōlōyān
阿兹特克帝国驻华使馆最早是由一位古代中美洲历史文化的爱好者在新浪微博建立的账号,希望在新浪微博的平台上传播比较小众的古代中美洲知识。之所以使用“阿兹特克帝国驻华使馆”这样的名字,主要是想借这个比较有戏剧感的名字获得更好的传播,尽量获取更多的关注,从而更方便的普及古代中美洲的知识。随着微博帐号逐渐发展,大使在此建立了一个网站。网站的主要目的,一是让“驻华使馆”更真实,二是借此简单介绍一下古代中美洲的情况(当然,阅读者要自己去打开“我国概况”的页面去看一下那些有点枯燥的文字),还有一个目的是为大使进行的一些研究、翻译项目做一个介绍、集合的页面。要说明一下,阿兹特克(Aztec)这个词是19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广泛使用的。无论是当时的墨西哥谷地的墨西卡人,或殖民时期的记录,都没有大规模的“阿兹特克人”、“阿兹特克帝国”这样的称呼;尤其是组成这个原住民的城邦联盟的统治者更不会这样称呼自己的国家。这里使用“阿兹特克帝国”这个称呼,其实也主要是为了让大家熟识,否则如果取“三国联盟”或“特诺奇蒂特兰、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联盟”这样的名字,很多网友可能都不知道我们这是个什么账号。
古代中美洲文化是一个小众的元素,但小众不代表它不应被人正确认识。大使对这方面比较有兴趣,而且做了一些研究;在越来越深入后,看到很多人对古代中美洲有很多的偏见、刻板印象、错误的认知和过时的认识,实在是有点不舒服,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是这样,全世界都没多少人真正关注这些领域(不过欧美历史机构对这方面的研究确实要比国内多一些),毕竟大家都爱追随强者,而被征服的民族都是弱者。中文圈里确实关注的比其他要少,即使是今天,拉丁美洲也是游离于地球主线故事之外的“第三世界”。而且,这个世界的很多故事都在讲述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开创了大航海时代。但奠是这个时代之下的是被杀、被压迫的原住民,他们从来没有人关注。中美洲(美索美洲)是人类历史上六个独立发展出文明的地区之一,也是地球上少数几个独立发展出成熟文字的地区之一,他们拿着比欧亚大陆差很多的地理环境和晚几千年的开局设定,发展出了相当复杂程度的文明,精妙的文字、精美的艺术、巍峨的建筑和复杂的政治体制。但创造出这些文明的人却仅因祭祀的方式不对和科技水平不足,而被很多人认为是没有文化的原始人或野蛮人,这实在是不公平。而且由于早期对古代中美洲了解的不够深入,一些神秘主义者创造了一些例如“水晶头骨”或“2012世界末日”之类的虚假谣言,随着电影、电子游戏、书籍杂志等流行文化逐渐放大,导致浮躁的大众对古代中美洲的认识逐渐跑偏。很多中文资料也是如此,在介绍古代中美洲文明时夹杂着这些神秘主义或偏见,而且即使是专业的书籍,很多知识都已经“太老”,很多内容都是大半个世纪前的研究。当然大使并不是说这些知识有问题,只是根据新的研究,这些老旧观点应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同时,近半个世纪对古代中美洲的研究很多,但并没有人将其翻译为中文。很多人还拿着半个世纪前的知识带来的眼光看待中美洲,这实在是中文使用者的遗憾。
大使收藏的部分书籍
阿兹特克帝国驻华使馆只是一个数位版的使馆,并没有实体的“使馆”。如果说有什么实体的东西,那也只有大使收藏的很多本有关古代中美洲的书籍了,这些实体书大多是中文的。在中文世界以外,有很多历史研究者对古代中美洲都有深入的研究,比如美国有好几所大学出版社都出版了一些教授的相关书籍,但因为一些原因,在中国大陆购买外文实体书实在困难,大使也没有财力购买太多的外文实体书,因此大使够买了不少电子版的英文书籍。同样,大使也没有财力收集很多古代美洲的文物复制品,因此有些只能自己打印。阿兹特克帝国驻华使馆网站上也有很多页面的内容是“伪装”的,例如有关使馆业务的页面,这些页面也都有相应的说明。使馆主页“联系方式”之中的信息也都是网上摘抄的。其中电话是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INAH)的,地址是墨西哥驻华大使馆在北京的地址,而电子邮件地址已经表明它是“无效地址”了。如果你点击这些联系方式,会跳转到阿兹特克帝国驻华使馆新浪微博的页面。
阿兹特克帝国驻华使馆的新浪微博账号自2021年建立以来,已经被新浪多次强制更名。根据新浪微博对使用者ID的规定,阿兹特克帝国驻华使馆这个名词明显不符合《微博社区公约》的要求。大使曾模仿真正的使馆发布了一些“使馆公文”,被一些粉丝转载并获得很多浏览量。可能是有人举报或被新浪微博管理员发现,新浪就把使馆账号改名了。不过这里要感谢新浪微博的一位运营人员,她一直帮助使馆对ID进行申诉,才让阿兹特克帝国驻华使馆这个名字一直在使用。长远来看,中国的互联网监管力度越来越强、限制条件越来越多,很有可能某一天这个名称就无法使用了。不过大使也会继续为大家科普古代中美洲的知识。
感谢支持!